全国首条土豆米生产线在巧家正式投产运行
发布日期: 2024-11-20 | 访问次数:

7.jpg

“我宣布:全国第一条土豆米生产线巧家县马树镇土豆米加工投产。”11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室副主任、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金黎平郑重地宣布。

据了解,土豆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化学家吴奇团队研发的最新成果,依托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马铃薯产业向“新”而行,提“质”而上,标志着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有了全新突破。

 8.jpg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我国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中国是世界土豆主要生产国,土豆逐渐成为国民饭桌上的主粮作物之一。

在市场上,种植的土豆除了被直接烹饪,还有部分被做成土豆全粉或淀粉。在国内主粮耕地十分有限的背景下,仍有大量的坡地和山地可以种植土豆却没有被利用起来,主要是因为薯类作物不易长时间储存、中国民众普遍认知土豆是下饭菜而不是主食。

 9.jpg

鉴于此,在吴奇心里总是装着一个新“思路”,一心为老百姓的“柴米油盐”算计着,尽管大费周折,还是坚如磐石,始终带领团队研发将新鲜土豆做成“土豆米”。

土豆做成米,怎么考虑成本,卖出大众能接受的价格。“技术路线必须考虑成本。”吴奇要求团队成员都要有“老板”意识,希望每个人都钻进“钱眼”里。

 10.jpg

“粮食安全不是食品安全,此安全非彼安全。”吴奇认为,粮食安全是端牢中国饭碗,端牢中国饭碗的传统思维建立在保障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和增加战略储备这三大法宝之上。由此,食品加工将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彻底地解决“端牢中国饭碗”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以及全食物加工的理念和其相应的创新工艺。

 11.jpg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件天大的事。”吴奇说,在研发制作“土豆米”的道路上,整个团队一直不忘初心,整整耗时5年半的时间才研发成功。

11月18日,记者穿戴好干净的白大褂、网帽、鞋套以及口罩,再经过除尘消毒后,走进位于巧家县马树镇小米地村的昭通美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睹生产一线土豆米的生产过程。

 12.jpg

据了解,土豆米生产是吴奇院士实施的新型薯类杂粮主食化加工技术产业化研究项目,融合了大分子物理理论、食品大分子加工与高分子挤塑造粒技术,聚焦在植物多糖、蛋白复合体系高水分挤压重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主食的好吃与否,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叫“粘弹性”,这恰恰是大分子的特点,土豆的再加工,是从物理层面改变大分子的特性,重塑薯类作物的淀粉链,并在保障口感的同时,兼具美味、营养、价格惠民三大特点。吴奇院士团队独创并量产了低成本,将新鲜土豆直接加工成好吃、有营养、可长期存储的“土豆米”技术,突破了向耕地和亩产要主粮的传统思维,从“零到壹”实现了向加工要粮食、将“杂粮变主粮,饲料变食料”,做到“好吃、有营养,还便宜”。

“这是中国从新鲜马铃薯变成干燥的大米的第一条生产线,之前没有这个技术,这是我们自己的技术、是我们团队的技术。所以精心研究五年半,只为一碗好米饭。把辅粮变主粮,把粗粮变细粮,把饲料变成食料。”吴奇院士兴奋不已地说。

 13.jpg

随着土豆米生产线的投产运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劲,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也必将越来越足。“我们经过测算,2.5吨土豆能加工1吨土豆米,通过产值来预算,产值翻了十多倍。我们首条土豆米投产后,预计年加工新鲜土豆2500吨左右,土豆米将达到1000吨,将实现产值3000万元左右。”昭通美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巧家县洪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昱霖开心地算起了经济账。

巧家,“薯”光初现,前景广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巧家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政务热线:0870-30260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运维联系电话及邮箱:0870-2138980 szftgx@126.com

滇公网安备53062202000108号 滇ICP备1700423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6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