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在巧家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龙云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就《巧家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审议稿)》(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向县人大常委会作如下说明。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根据《云南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明确的总体要求、基础准备、编制内容、公众参与和多方协同、成果构成及审查要求,《巧家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为基础,以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为目标,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紧扣“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建设“两区一地”(脱贫致富示范区、金沙江下游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湖滨旅游康养目的地)的定位,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对全县国土空间保护开发、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等作出总体部署,合理安排全县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巧家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空间保障。《总体规划》内容包括12章62节。
(一)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一是从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地理格局、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巧家县的现状与特征。二是从生态环境、耕地保护、水利资源、城乡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巧家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三是分析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三大经济”、滇东北开发、白鹤滩电站建设、“两区一地”等发展战略和利好政策机遇与挑战,为巧家县建设“两区一地”战略目标奠定空间基础。
(二)国土空间总体战略与目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为目标,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紧扣“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建设“两区一地”的定位,分阶段提出了到2025年、2035年、2050年的保护发展总体目标,提出了到2035年空间格局更加优化、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农业空间安全稳定、城乡生活空间品质宜居的分项目标,提出了“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内外联动、协同发展”、“城乡统筹、共享发展”、“以人为本、高品质发展”的保护开发空间策略。
(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切实落实好县域国土空间的保护与开发,明确的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一是统筹划定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88.69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894.49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13.69平方公里),并明确了管控规则。二是依据国土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划分了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强化分区管控,将县域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6个一级分区。三是细化落实主体功能区划,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战略中巧家县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定位,落实《昭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主体功能分区格局以及细化叠加功能区,确定了11个乡镇(大寨镇、小河镇、茂租镇、东坪镇、新店镇、金塘镇、蒙姑镇、红山乡、包谷垴乡、中寨乡、炉房乡)为重点生态功能区,4个乡镇(马树镇、老店镇、药山镇、崇溪镇)为农产品主产区,2个街道为城市化地区。四是优化国土空间用途结构和布局,结合巧家的发展需求实际,明确了耕、园、林、草地的用途结构调整,明确了城乡建设用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控制性和约束性指标。五是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形成巧家县全面开放新格局。六是优化形成“一屏两廊、一带两区、一主三副”的保护开发新格局。一屏:药山玉屏山生态屏障。两廊:金沙江生态廊道、牛栏江生态廊道。一带:金沙江—牛栏江热区特色农业带。两区:马树老店粮食主产区、药山生态农业区。一主:强化巧家县城(中心城区)核心带动作用。三副:马树镇为南部区域的辐射次中心,小河镇、东坪镇为北部区域的辐射次中心。
(四)严守耕地红线,塑造稳定高产农业空间。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全面落实耕地用途管制,提升耕地质量,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区域粮食安全。二是结合巧家县产业发展实际,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保障粮食生产空间,切实保障“菜篮子”和农产品多样化生产空间。三是立足巧家县山区、河谷自然特征,以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为依托,基于水土资源条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塑造“一带两区”农业空间格局。金沙江—牛栏江热区特色农业带。涉及大寨镇、茂租镇、红山乡、小河镇、新店镇、包谷垴乡等乡镇,从河谷盆地到山区呈现明显的立体农业特征,重点发展甘蔗、芒果、石榴、花椒、核桃等。同时加强与金沙江沿线县(区)协同发展,建设1—3个特色农产品基地。马树、老店粮食主产区。主要涉及东南部马树镇、老店镇、崇溪镇等乡(镇),在稳定玉米播种面积的同时,打造以马铃薯为主的特色粮食基地,适度发展高山冷凉蔬菜、草莓、蓝莓等特色果蔬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发展,同时发挥农业多功能性,结合自然山水资源,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推进产业融合。建设1—2个特色农产品基地。药山生态农业区。主要涉及药山镇、中寨乡、崇溪镇、东坪镇等乡(镇),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玉米、马铃薯、花椒、核桃、中药材等产业。探索农林复合经营立体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效益最大化。建设1—2个特色农产品基地。
(五)筑牢生态屏障,维育山清水秀生态空间。一是立足巧家县自然山水格局,构建“一屏两廊”生态安全格局,药山玉屏山生态屏障。以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山脉南北、东西延伸构成药山玉屏山生态屏障,重点保护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风光。金沙江生态廊道。重点加强植被恢复、水土流失防治和金沙江珍稀特有鱼类资源保护,发挥维护长江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作用。牛栏江生态廊道。重点推进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植被恢复、水土流失防治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全面推进牛栏江沿岸面山绿化。二是围绕“一屏两廊”的生态安全格局,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以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巧家马树省级湿地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六)推动城乡融合,营造品质宜居城乡空间。一是提出了构建“县域中心城市—县域副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乡镇”四级城镇等级结构。规划形成层级有序、分布合理的“1+3+5+7”(1个县域中心城市、3个县域副中心城镇、5个重点镇、7个一般乡镇)城镇等级结构。推动构建“一主三副,四轴多点”的县域城镇空间格局,促进整个县域空间协调发展,以此引导县域各项要素的布局与发展。一主:巧家县域中心城市,推动巧家县城人口、科技、文化、生活性服务、生产性服务等要素集聚,提升县城行政、文化、商贸、居住、产业等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品质,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县域发展核心。三副:南部次区域的辐射带动中心马树镇,以高原特色农业种植、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冷链商贸物流、农旅融合为发展重点的综合型城镇。北部次区域的辐射带动中心小河镇、东坪镇。小河镇以高原特色农业种植、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冷链商贸物流为发展重点的农贸型城镇。东坪镇以高原特色农业种植、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冷链商贸物流为发展核心的农贸型城镇。四轴:纵向发展轴:沿昆巧高速、沿江高速形成的南北向发展轴线,联通蒙姑镇—金塘镇—巧家县城—大寨镇,联动昆明、四川,融入滇中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横向发展轴:沿规划鲁巧高速形成的东西向发展轴线,联通包谷垴乡—老店镇—崇溪镇—中寨乡—巧家县城,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带动沿线乡镇集聚发展,融入滇东北城镇群。沿牛栏江城镇发展轴:沿牛栏江二级公路形成的城镇发展轴,联通红山乡—小河镇—新店镇,带动沿线乡镇集聚发展。沿大巧公路城镇发展轴:沿大巧二级公路形成的城镇发展轴,带动沿线乡镇集聚发展,加强与会泽协同发展。二是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方面提出了保障产业空间,划定工业用地红线260.16公顷,其中工业用地保障线124.1公顷,工业用地拓展线136.06公顷。三是按照集聚发展类、整治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4种类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全覆盖。四是从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措施和方向。
(七)保护自然文化资源,塑造特色魅力空间。梳理全县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提出了整体保护以及活化利用的措施,统筹划定了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结合全县的自然山水、多元民族文化提出了构建金沙江峡谷风光魅力带、牛栏江峡谷风光魅力带、药山自然生态景观风貌区、传统田园景观风貌区4个魅力分区,结合全县魅力分区,提出了构建“一带两片三节点四核心”的巧家旅游发展新格局。一带:即金沙江库区旅游产业带,以白鹤滩水电站为出发点,沿西部金沙江打造水上旅游线路,结合沿线码头、村庄打造巧家西部沿江库区旅游发展轴线。两片:即北部大药山生态康养片区及南部湿地田园农旅休闲片区。三节点:即大寨水电观光小镇、金塘温泉度假小镇、蒙姑果香古韵小镇。四核心:即滇东北旅游产业核心(巧家县城)、白鹤滩库区核心、药山康养度假核心、马树田园农旅核心。
(八)构建安全韧性支撑体系。一是提出加快综合交通建设。分别从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客运枢纽、物流体系等方面提出交通设施的综合布局。二是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结合人口分布特征与设施服务半径,按照县域中心城市—县域副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乡镇)—中心村(社区/行政村)4个层次,形成覆盖城乡、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在县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区)重点建设服务县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重大功能设施,加快完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中心、旅游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巧家县城市服务等级,满足巧家县全域城乡居民、游客对高等级服务的需求。乡镇层面强化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服务设施的配置,统筹布局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生产需求的各类服务设施。三是统筹水资源安全保障。重点推进一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和水网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调控能力。四是构建绿色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结合全县供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设施的布局现状,提出全县市政基础设施综合布局的配置方向。五是加强能源安全保障。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国家规划矿区,引导要素聚集,确保资源稳定供给。六是完善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分别从防洪减灾、抗震防灾、消防、地质灾害防治、人防工程、公共卫生、城市风险管控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布局内容和措施建议。
(九)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分别从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的区域和项目布局,明确了修复和整治的重点内容和措施建议。
(十)建设高品质中心城区。一是确定“东限西控、南延北扩中优”的城市发展方向,划定19.42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黎明安置区,南至邱家屿,东至昆巧高速东侧旱谷料场,西至滨江大道。二是确定“湖滨旅游康养城市”的城市性质及近期9.5万人、远期11万人的中心城区城镇人口测算规模。三是以“一核一轴一带三区”的城市规划空间结构构建“一面山、一江水、一座城”的巧家县城市景象。一核:以行政中心打造集行政、文化商业、居住、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活力核心;一轴:依托城市主干道堂琅大道—滨江大道形成纵贯南北的城市发展主轴线;一带:沿金沙江畔形成一条集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旅游功能于一体的滨水景观带;三区:北部生态宜居区、中部城市综合区与南部旅游度假区。四是中心城区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到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0.12平方公里。五是构建“三纵四横”的道路交通骨架体,梳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路网结构,沿主干道以及金沙江、石灰窑沟等线型滨河公园规划建设城市绿道。六是构建“一带六廊多点”的蓝绿空间体系,并按社区生活圈配置标准优化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三级公园绿地。七是构建多层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15分钟、5—10分钟”2个层级生活圈。八是建设高效智能的市政设施体系,补足给水工程、雨污水处理设施、电力通信工程设施、环卫设施、燃气设施等市政设施配置。九是推进安全可靠的城市韧性建设,合理布局防洪排涝、防灾避难、消防等设施共享共建。十是以文物保护为重点,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十一是彰显山水城市的魅力风貌,划定开发强度分区,引导城市特色风貌。十二是划定城市更新单元并明确实施重点。十三是统筹布局地下空间。十四是划定城市四线并提出相应管控要求。十五是划定详细规划编制单元。
(十一)玉屏街道、白鹤滩街道规划。一是明确玉屏街道是巧家县康养旅游发展首要区域及巧家县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域。白鹤滩街道是县城生态宜居的首要区域,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示范区。落实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关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坝区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比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城镇开发边界规模等五项底线指标。二是对街道进行规划分区及用地结构调整。三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科学合理预测人口规模,构建镇村体系,优化村庄布局;统筹产业布局,突出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城乡生活圈,统筹各类设施布局,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筹城乡风貌引导,提出针对性的管控要求。四是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五是规划传导与近期建设。
(十二)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一是落实上位规划的战略要求,深化落实巧家县职能定位,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用途管制分区、约束性指标等内容。将相关约束性指标、发展定位传导至乡镇(街道)层面,对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编制提出指引。二是明确近期行动计划与重点建设项目。以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为抓手,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初步确定重大项目清单,纳入国家、省、市、县级重点项目811个,其中,交通类项目95个,环保类项目50个,旅游项目33个,民生项目320个,能源项目59个,水利项目82个,产业项目38个,电力项目15个,其他项目119个。三是提出具体规划实施的保障政策与措施。
二、提请审议事项
《总体规划》已完成意见征求、专家咨询评审、草案公示、县规委会全会、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程序,根据云发〔2020〕7号、云自然资空规〔2022〕602号文件审批程序要求,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市政府审批。
汇报完毕!